交互設計的那些事
2019-04-09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的那點事

iPhone、Galaxy S3 以及 Lumia 920是市場上如今最引人注目的三款智能手機,正好對應iOS、Android及Windows Phone三大平臺,盡管三大操作系統(tǒng)在市場份額、出貨量以及用戶認可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異。但更能我們興趣,更有討論價值的其實是這三大平臺在設計方面的差異,這不僅最終決定著用戶的體驗,也決定了開發(fā)者的參與熱情。
來自微信公眾帳號“互聯(lián)網(wǎng)er的早讀課”的這篇文章從包括變局、導航邏輯、設計風格等六大方面的差異對三大平臺的交互設計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和討論,極具參考價值。
一,布局形式的差異
1)iOS 經(jīng)典的“tab bar”
在 iOS 應用內(nèi)如果要切換不同的模塊,或者頁面內(nèi)要切換不同的欄目,往往都會用到“tab bar”這一形式的控件。這個經(jīng)典設計從 iOS 早期沿用至今,大部分 iOS 應用都是這樣設計的。當然,iOS 本身是很包容的,最近也很流行抽屜式導航。但是 tab bar 一直是最受歡迎也最好被用戶認知的方式:
2)Android 提供了 2 種視圖控制方式
在 Android 4.0 規(guī)范出來之后,Android 提出了 2 種視圖控制方式,一種是直接在導航欄的標題下加入一個觸控按鈕,點擊后會彈出切換欄目的菜單(圖中 2 標注的位置)
比如日歷應用點擊后可以切換不同的視圖,另外一種是直接在導航欄的下面加入了一個視圖控制欄(下右圖中 2 標注位置),和 iOS 的 tab bar 很像,不過是僅放在了上面,而且提倡支持手勢滑動切換:
3) Windows Phone 的創(chuàng)新
Windows Phone 與上面兩個平臺就差距很大了,因為 Windows Phone 獨特的 Metro UI 提倡回歸傳統(tǒng)的閱讀體驗,像瀏覽報紙和雜志一樣瀏覽手機上的內(nèi)容,更關注與內(nèi)容而不是修飾,所以 Windows Phone 整體都給人一種像在看雜志的感覺。Windows Phone 的視圖控制通過一種叫做“全景視圖”的方式展開(下圖)。
實際上,4 個視圖的內(nèi)容是在一個頁面上的,而且是一個頁面同時加載的。用戶的手機默認只顯示第一屏的內(nèi)容,通過滑動把后面的內(nèi)容拉出來。
這種視圖方式很創(chuàng)新,而且方便閱讀,不得不說瀏覽的體驗好了很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因為其實這3個欄目是同一頁面視圖,所以不要將內(nèi)容放的過多,否則加載會很慢影響效率;
對交互設計過程中的排版和視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外,Windows Phone 還提供了一種叫做樞軸的方式,樞軸和 iOS 的 tab bar 相差不是很大,只不過完全是通過滑動來切換欄目的:
(樞軸布局)
二,導航邏輯的差異
大家都知道 iOS 是沒有實體返回按鍵的,所有返回都是通過導航欄的 back 按鈕來完成。
在 iOS的導航邏輯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整個程序是一頁一頁的切換,就像一個幻燈片。而返回按鈕也就是切換到上一頁。所以,iOS 的返回控制的是頁面。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zhuǎn)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本站所提供的圖片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